Follow us
欢迎来到广东气体低温设备展览会官网!
2023广州气体低温设备展_工业锅炉展_压力管道展_管道展_禾川展览 > 中文版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理论学习丨扎实推进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核心地位,其发展水平和趋势直接影响整个现代化经济体系。制造业产业链完整与否、成熟程度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家的经济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国防安全。进入新发展阶段,持续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产业链现代化不仅要与当前世界科技发展水平和政治经济格局相匹配,还要与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相适应。因此,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可以界定为一个产业基础高级发展、科技创新引领前沿、链式结构完整协调、生态环境和谐适应、竞争优势全球领先和发展成果社会共享等多维度共同推进的现代化过程。
一、产业基础高级发展
产业基础能力提升,是实现产业链现代化的必要基础和决胜关键。打好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归根结底要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之战,要取得强化产业基础的首战胜利。
产业基础能力常常被等同于工业“四基”。然而,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速发展,制造业发展对新型基础设施的需求越来越大,产业基础能力的内涵和外延也随之拓宽。更广泛意义的产业基础能力,不仅包括一般产业基础,还包括高级产业基础。其中,一般产业基础包含土地、资本、低技能劳动力和基本基础设施等;高级产业基础涵盖工业“四基”、科技、高技能劳动力和新型基础设施等。因此,要以夯实一般产业基础、突破高级产业基础为目标,通过巩固一般产业基础、强化金融支持、提升人员素质、打实工业“四基”、培优新型配套等举措,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发展。
二、科技创新引领前沿
中国具有较为完备的工业门类,但在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方面对发达国家依赖仍然较强。因此,重塑国内产业链,实现关键环节和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必须通过科技创新和自主研发谋求突破,早日走出“受制于人”的困境。
我国以往的科技创新活动,主要沿着先技术引进、再消化吸收的发展路径进行。在新的国际环境和时代背景下,原有的创新路径已经不再能够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我国必须走上自主创新的道路。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制度体系,通过新型举国体制加强政产学研协同联动,为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融合提供保障。另一方面,要梯次推进技术攻关,将短板领域放在攻关首位,持续巩固优势领域,集中资源攻破前沿技术,在竞争中取得先机、掌握主动权。
三、链式结构完整协调
尽管我国是全球唯一具备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但面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趋势,必须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国内产业发展落差,将不同地域之间的发展差距转化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中西部区域处于产业链低端位置,具有承接产业转移的客观条件,不仅可以承接本国传统优势产业,还可以承接发达国家外移的加工制造环节。另一方面,通过“补短板、固优势、合断点”三线结合的方式全面谋划、综合治理。发挥政府在顶层设计中的导向作用,优化布局,分类梳理;从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入手,以点及链,打破制约;建立产业备份系统,降低制约风险;利用龙头企业和重点产品上下游协同持续创新、扩大差距、巩固优势。
四、生态环境和谐适应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已经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必备内涵。
从产业链布局的角度看,要充分考虑区域生态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状态,建立科学合理的产业链布局。首先将全国划分为不同定位的功能区域,例如劳动密集型工业区、技术密集型工业区、生态保护区等,再根据不同的功能定位匹配相应的区域主导产业。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要提升制造业产业链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能力,必须要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环境质量体系,打好制造业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污染防治攻坚战。另一方面,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五、竞争优势全球领先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重大战略部署。这是综合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和国内发展环境变化提出的新发展思路,为制造业产业链提升国际竞争优势提供了有效途径——要坚持独立自主与开放合作并进。一方面,遵循“国内大循环为主”的发展理念,要确保制造业产业链在国内产业配套体系的支持下,能够实现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销售的整个价值增值过程。另一方面,“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要求制造业产业链的构建,不仅不能出现国内国际完全“脱节”的现象,还应积极融入国际分工,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内产业链与全球产业链的关联。
在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分工合作的道路上,要注意兼顾“向西开放”和“向东开放”两条线。“向西”继续加强与欧美等国家的合作联系。“向东”可以依托“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这不仅有利于我国集中资源进行高技术攻坚,也能够帮助这些与我国关系友好的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真正实现“共商共建共享”。
六、发展成果社会共享
实现共同富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使经济发展成果福泽社会,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题中之义。我国已进入上中等收入经济体国家行列,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增长,居民可支配收入也要得到提升。目前,我国不仅拥有全球规模第一的中等收入群体,还拥有总规模达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居民消费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构建新发展格局,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就要解决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集合了众多利益主体,“链主”企业和依附企业从产业链中所实现的价值增值必不相同,容易产生不公平的分配方式。因此,要建立多方利益协调机制,避免产生利益分配不公平问题。在生活环境方面,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政策法规的引导,全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和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居民生活品质稳步提升。